编者按:“小院书房”是秦刚先生继“城脉”、“城计”后,在中房ICR公众号开设的新栏目,旨在探讨城市理想生活与人居生态,推荐品位读物,分享读书心得,推动城市构建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以求“城脉不绝,城计不竭”。
疫情时代,人居与城市的理想形态在改变:高强度高密度的建筑丛林被开阔、闲适的宜居院落取代;韧性城市、海绵城市、健康城市带来新的城市观念。
疫情后的春天,压抑已久的生机破土而出,小院科技在西安都市圈渭河北岸开发的 “经开未来城”展示区对公众开放,首先迎来秦商总会刘阿津会长及副会长、天朗集团董事长孙茵等海内外企业家们。秦商总会的支持,代表着3000余企业家会员和海内外秦商对绿色城市、庭院生活的向往。
秦刚 摄
天朗是陕西本土培育的地产品牌,也正在打造低碳人居、文旅康养品牌历程中。考察交流中,孙茵女士对小院科技研发、开发的绿色低密度人居产品给予赞许。
近几年,转型中的天朗开发了太白山唐镇、长安梦想小镇及众多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项目,探索、尝试构建绿色、生态、健康的低密度人居环境。基于社区开发建设中遇到的“规划痛点”,孙茵倡议,致力于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绿色低碳、海绵城市构建、城乡风貌保护的科技创新型地产企业,发起绿色低密度社区构建联盟,共同推动城乡规划政策层面对绿色低碳、低密度社区开发的支持与鼓励。
天朗集团董事长孙茵
近几年来,在绿色人居、双碳目标的实践中,我与“小院生活”创造者、小院科技创始人袁国谦有很多共鸣。亲历“小院生活”社区产品孵化、研发、运营的艰难过程,我们常感慨,某些城乡规划指标的“一刀切”政策,无视城乡差别的“2.5以上容积率、4层以上建筑层数、地面停车位最高比例为10%”等僵化要求导致“削足适履”的社区规划和无数被扭曲的产品设计,造成巨大的建筑浪费与无价值的碳排放。
秦刚 摄
高层住宅建筑(容积率2.5以上,层数30层左右)相较于低密度社区,每套房(100多平米)多承担了约70平米的公摊、车库面积,建筑成本、碳排放剧增。小院科技近几年开发的系列项目:水半湾.小院、水一方.小院、未来城,以140,160平米的可售建筑面积,实现了3+1层(阁楼)、前后院落(花园、车位)、有天有地,零公摊,屋面发电、能源自给,充电桩入户,并配置了咖啡、图书、健身功能的社区服务平台:“小院生活馆”。
秦刚 摄
我想,怀有城市梦想、美丽乡村理想的城乡构建者应该也可以发挥敢为人先、敢想敢试的企业家精神,推动城乡建设政策改革与制度环境完善,为城乡融合发展、治愈“大城市病”,创造绿色生态环境和优质人居、康养、休闲度假产品。
秦刚 摄
我理想中的城乡融合是“城以乡荣,乡以城兴”,是舒缓和谐、古朴典雅的乡村风貌,是低密度低强度开发、建筑群错落有致、勾勒东方美学天际线的新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