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研究院ICR

秦刚:微众银行如何进行模式创新?(制度企业家十九)

时间:2022年05月26日 浏览量:690

编者按:《制度企业家与前海制度创新研究》是国内第一部以“制度企业家精神”为核心价值解读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海自贸片区)的课题文本。课题对前海管理局法定机构的创立、改革、制度创新与前海施政者改革理念、前海企业家精神做了较为深入的调研访谈。


课题负责人、主撰稿人为国家信息中心国际信息研究所、中房研究院ICR高级研究员秦刚先生。在课题研究中,秦刚将制度企业家”定义为捕捉政策风向的市场猎手、冒险家、创新者;“(制度)政策企业家”定义为改变政策风向的政治家、立法者、施政者。课题研究、访谈及有关数据得到前海管理局及招商局集团、前海金控、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企业大力支持。本公众号获授权分享课题研究精华。欢迎读者发表意见建议。 


图片

2012年12月7日,在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考察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秦刚(国家信息中心国际信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房ICR学术院长)

微众银行的客户群是一个超过欧盟人口数量(5亿)的网民群体(8亿)。为这样一个亿量级用户的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必须构建一个完善、包容、进步的金融监管、互联网监管制度环境与法治环境。制度企业家与(制度)政策企业家需要紧密配合,互相推动,才能推动制度创新与政策变革。


作为一家拥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人才与金融人才如同人的两条腿,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碰撞不可避免,但融合才是一致的目标。在目前微众银行员工中,来源于银行和来源于互联网的员工大概各占40%,加起来占总体员工的80%左右。但要他们正向配合并不容易,在互联网人员追求客户体验的完美和金融人员追求风险的最小化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图片


依然是从团队出发,顾敏以管理层:制度企业家团队的互补、平衡为例,说明互联网与金融在微众银行的碰撞、融合。管理团队中,一位副行长来自平安集团下属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重视用户体验,这与股东们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理念合拍;另一位副行长来自一家富有创新精神的商业银行,其加盟微众银行的初衷是希望投身不同寻常的事业,做“不一样的银行”。这两位制度企业家分领不同使命,前者负责消费金融业务,后者主导同业合作,共同推动着微粒贷产品的顺利上线及后劲储备。可以说,这个单一战略性产品,集中折射着微众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与创新。


“微众人”是互联网与金融的复合体。互联网思维与金融家思维的“二元一体”,构成了微众银行制度企业家的创造力结构。


“微众人”具有敏锐的市场感觉,用户思维,风控意识。管理团队丰富的互联网科技、商业银行、行业监管经验积淀赋予微众银行优秀的产品基因、文化基因。


668456117724263190.jpg


作为一个优秀的制度企业家团队的核心、主导者,顾敏认为,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执行层会更加直观。在微众银行内部,围绕着产品的开发,各种争执在所难免。自己和管理层团队达成默契:必须寻求让两种思维的人协同做事的解决方案,直到做好为止。最高领导者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干预团队中的争吵,直到争吵有结论为止。代表两种文化的人,思考方式不同,这种不同会反映在各种各样的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接受这种矛盾和冲突,鼓励碰撞,包容不同意见,不强求一致。


微众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截止到2021年末,微众银行资产总额达4387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632亿元,较年初增长32%;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超过40%。年报显示,微众银行小微企业管理贷款规模比年初增长近100%;所服务的工商主体数量较年初增长超过170%。累计个人有效客户数已近3.21亿。


图片


微众银行模式创新与前海政策探究


“微众银行制度企业家团队”在打破旧规则、创建新规则,构建新制度上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做出了探索。普惠金融,因其客户数量巨大、平均存款少、人均服务成本高、人均收益低,成为令金融从业者感到无可奈何的“长尾”现象。而网络贷款业因监管失控出现难以遏制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存款”、“高利贷”、“校园贷”乱象,P2P平台接连出现倒闭潮。微众银行运用互联网科技、大数据、云计算,将普惠金融服务以低价、高效、风险控制优的方式提供给数千万用户,打开了一个数亿用户的超大市场。

(待续)



上一个:秦刚:微众银行如何构建互联网+普惠金融生态?(制度企业家十八) 下一个:秦刚:微众银行与前海特区基因相同精神共鸣(制度企业家二十)